长兴行:相遇“金钉子”-凯发app

作者:2017/10/22 02:52

编者按:10月21日,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的同学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长兴“金钉子”剖面参观学习活动,活动后形成此文。

长兴行:相遇“金钉子”    


    大块文章,两亿年沧海桑田,地质史诗残卷未掩;  

    惨淡经营,八十年地层研究,生物灭绝谜团初解。 

 

    看浩荡千崖秋色,金秋十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的四位同学跟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前往浙江长兴煤山的“金钉子”剖面参观学习。(“金钉子”,即全球界限层型剖面,代表着地球上穿越这一地质时代的单元起点单元的起点)  

1 

晨起动征铎——早晨出发  

    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的同学们,在同学们仍沉浸在周末的梦乡的时候,清晨五点起床,搭乘地铁前往古生物研究所,与那里的研究人员一起乘车前往浙江长兴参观标志着二叠系与三叠系分界的“金钉子”剖面。  

   

悄悄地我走了,没来及看见一片云彩  

  

  

2 

听君一席话——聆听院士报告  

    在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博物馆报告厅内,同学们和研究所的研究员一起聆听了沈树忠院士关于煤山“金钉子”和生物大灭绝的报告。在报告中,沈院士详细解释了“金钉子”的含义以及它在地质学上的意义。并介绍了对“金钉子”剖面科学研究的意义,即对生物灭绝可能性的探索与预判。接着沈院士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二叠纪末期地球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大灭绝事件可能的原因。从用同位素测年法卡定时间的方法确认了大灭绝发生在6万年之内,到通过研究碳、氧、钙、锶等元素同位素的变化以及对分子化石的研究得出当时地球上温度快速上升,海洋酸化缺氧的环境恶化的情况。并通过与西伯利亚相同时间的大规模火山爆发对比,最终得出了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火山活动引起的结论。报告中沈院士强调了研究员和测量方法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对研究员的期许,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  

   

院士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接着同学们在另一场报告中了解了科学家作为科学传播的责任者,科学文化的营造者,科学之美的创造者以及社会活动的义务者应该推动科研成果的科普化。报告让同学们了解了作为科学家除了科研以外的社会责任感。  

   

冯伟民研究员的讲座  

  

3 

想想革命老前辈——参观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下午,同学们跟随南古所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的,前往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参观。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当地的先进事迹,学习了新四军的优良精神与不屈不挠的作风,提升了对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尊敬与对国家的自豪。并将把这股热情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  

  

  

4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地参观长兴金钉子剖面  

    随后,同学们跟随研究员回到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参观博物馆,了解了长兴金钉子的研究历史并参观开采出来的化石,了解了牙形刺化石对标定地层年代的重要作用。  

   

镇馆之宝:煤山扁体鱼化石(牙形刺化石表示不服,但太小了肉眼看不见...)  

    接着,同学们登上剖面实地考察两个金钉子剖面的情况,剖面上长兴组的石灰岩,向殷坑组的泥岩的转变见证了这一地区的海陆变迁,在那些其貌不扬的岩石下面竟然隐藏着300多种二叠纪古生物的化石,这让同学们不禁深深感到地质学的博大精深。在年代地层界限处,那层薄薄的几厘米厚的火山灰竟然见证了二叠纪晚期生物界百分之九十六的生物种灭绝,令同学们感到十分震撼,并了解到了地质研究需要细致与耐心。  

   

二叠纪与三叠纪的年代地层界线  

  

  

5 

却归来——学习总结  

    经过一天的行程,同学们和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院及其他工作人员乘车返回南京,路上,他们交流了一天聆听报告与实地考察的心得体会。加深了对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认识与体会,了解了金钉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了地质研究的艰难却有着非凡意义。怀着对深入研究古生物的向往和决心,他们将更加认真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中去。  

   

认真复习笔记  

  

  

后记  

    一粒沙里看千年,半片石上谈古今。  

    看似平凡无奇的岩石,记录着地球从劫毁到洪荒的嬗变,书写着生存与毁灭的记忆。  

    只有当你身处荒山野岭,才能听见地球真正的声音。  

  

地址:南京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86)-25-89683186 (86)-25-83302728(fax) 210023
凯发app copyright © nan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10085945号 webmaster@nju.edu.cn
网站地图